PG(中国电子)-官方网站

2024公募基金投资展望之五2024如何把握固收投资新风向?—PG电子平台|官方网站
2024公募基金投资展望之五2024如何把握固收投资新风向?
发布时间:2025-07-12
 2023年,除纯债基金整体表现较佳外,混债和转债基金业绩持续呈震荡走势。展望2024,债券基金还值得配置吗?哪些策略更能经受住市场考验?2024公募投资展望之五:2024,如何把握固收投资新风向?  2023年底,全市场共有2221只纯债基金,存续规模为6.65万亿PG电子 PG平台元,相比2022年底上升了近1.17万亿元。  2022年下半年是纯债基金发行数量最多的时期,当期发行了191只

  2023年,除纯债基金整体表现较佳外,混债和转债基金业绩持续呈震荡走势。展望2024,债券基金还值得配置吗?哪些策略更能经受住市场考验?2024公募投资展望之五:2024,如何把握固收投资新风向?

  2023年底,全市场共有2221只纯债基金,存续规模为6.65万亿PG电子 PG平台元,相比2022年底上升了近1.17万亿元。

  2022年下半年是纯债基金发行数量最多的时期,当期发行了191只基金,但2023年上半年大幅萎缩,下半年发行虽有所增加,但均不及2022年下半年发行数量,或与债市在2022年的大幅调整有关。同时,基金公司也主动放慢发行速度,部分纯债基金赎回量较大,也增加了这类基金的发行难度。

  目前有155家基金公司发行了纯债基金,其中存续规模最大的为博时基金,存续规模为2968亿元,存续规模数量为109只。前十大基金公司存续规模共计1.98万亿元,占全部纯债基金的29.79%,规模效应明显。

  2023年业绩表现最好的管理人是东兴基金,通过多支长期投资城投债的基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业绩表现较好的多为中小型管理人,信用下沉倾向相对较重,但基金持仓的流动性和抗风险能力相对不足。

  纯债类产品中,混合一级债基在2023年业绩表现最好,平均录得4.11%的收益率。主要原因是混合一级债基中包含较多高票息定开类纯债基金,通过信用策略获取了更高的收益。中长债基金的收益整体高于短债基金。

  在低基数的效应下,2024年通胀情况或有所改善。并且随着全社会融资成本的下行,金融数据和消费数据预计有所改观,央行宽松趋势未变,但节奏和幅度应比2023年有所降低,结构性政策也会不断推出,债市环境相比去年有所恶化。

  今年债市收益率总的运行基调是区间震荡,单边大幅下行和上行的概率均较低,可通过抓取区间震荡的交易收益获取债市超额收益,这也考验管理人的久期择时能力。

  2002-2018年:市场上第一只混债基金南方宝元成立于2002年,但由于银行理财及信托产品热度较高,投资者对混债产品关注度极低,规模一直处于低位。

  2019-2021年: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理财净值化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转型,投资者需要寻找理财替代;同时,权益市场开始走强,为混债产品提供了可观的收益增厚,规模快速提升。

  2022-2023年:权益市场开启震荡走势,拖累混债产品业绩,产品热度和规模大幅下降。2023年混债基金规模约为17617.64亿元,较2022年下降5.16%。

  注:本篇报告中混债产品分类:根据波动率数据 (从低到高),前35%为稳健型、中35%为均衡型,后30%为积极型。近1年和近3年分别进行分类,对同一产品的两项指标采用取高的做法予以最终分类。

  截至2023年底,稳健型、均衡型、积极型混债产品平均业绩分别为2.29%、0.14%和-1.26%,随着波动率及权益类资产仓位的提升,收益递减,显示在2023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弱的背景下,“固收-”现象仍在继续。

  截至2023年底,混债基金规模排名前10的管理人规模合计占全市场比例为49.49%,排名前20的合计占比为67.28%,头部效应依然显著。

  截至2023年底,易方达基金混债基金规模为2425.74亿元,领跑市场,龙头地位稳固。其次分别是富国、招商、广发和南方基金。

  受权益市场下跌、混债基金业绩不佳影响,相比2022年,多数基金公司的混债产品规模有所下降,而华泰柏瑞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以及交银施罗德基金则实现了规模的逆势上涨,尤其是华泰柏瑞基金涨幅显著,相关产品线发展势头较好。

  2023年公募量化策略产品业绩表现明显优于主动管理型产品,投资者对量化策略关注度显著上升,部分管理人也逐步将视角放在“固收+”类产品上,开始重点布局量化“固收+”产品。

  与主观产品相比,量化策略可通过模型辅助使产品围绕目标收益或回撤运作,降低基金经理主观因素对产品的影响(如风格依赖等),若框架体系成熟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流动性:美联储暂停加息,国内货币政策在经济复苏及化债等目标下,大概率维持相对宽松的状态。

  基于以上因素,对2024年的权益市场,我们仍抱有信心,混债基金表现较2023年也将有进一步好转。

  从胜率层面,配置结构均衡分散、波动相对较低的混债产品胜率较高,更容易在震荡的行情中给投资者带来相对更好的投资体验。

  当前打新对混债产品的收益贡献已经下降到不到1%的水平,因此,在2019-2021年集中发行的打新策略产品,面临急切的转型问题。

  2022年:受到转债市场的下跌和赎回潮的影响,转债基金的规模有一定降低。

  2023年:在股弱债强的大背景下,转债受到公募市场的青睐,整体持仓提升。

  目前,71只转债基金的总规模为1185.95 亿元,同比上升70.95%。

  头部管理人多为传统固收大厂,只有浙商规模较小,前10名的基金公司占全市场的比重为70.49%。

  转债基金在市场上行时弹性较大,但在震荡市中跌幅也较大。2019-2021年,转债基金表现好于转债指数,特别是2020年超额明显;但在市场下行或震荡时,相对指数跌幅也较大。

  2023年转债市场全年走势呈现“上行→震荡→下行→反弹”的特征,在股市偏弱的震荡市下,2023年转债基金指数下跌3.89%,而中证转债仅下跌0.47%。其中,偏债和平衡型的转债基金较好把握住了转债不对称性的特性,发挥出较好的防御性。

  目前整体政策信号积极,且美联储加息已逐步进入尾声,对转债估值的冲击暂告段落。2024年转债供求大概率保持紧平衡,估值下移的风险也相对可控,2024年适合转债基金的运作。

  中低价转债的股性与债性相对均衡,向上有弹性、向下跌幅可控的不对称性优PG电子 PG平台势最显著,适合左侧博弈转债市场趋势的反转。

  对于偏股型转债基金,适合在股市出现趋势性机会后右侧配置,博弈市场向上的弹性,整体来看具备较高赔率,但也需警惕可能存在的赎回和信用风险。

  对全市场的固收类基金进行回测,在2023年,收益率依旧是表现最好的因子,同时纯债基金中Campisi择券效应因子和混债基金中的行业轮动倾向因子成为今年以来在超额贡献上比较突出的因子。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省心研究院,数据截至2023-12-31。基金池范围:成立时间和现任基金经理在管时间在2022年9月30日前,分类标签为全市场型,剔除北交所主题基金。Brinson归因模型数据取自2022.9.30-2023.9.30

  数据来源:通联数据,省心研究院,数据截至2023-12-31。基金池范围:成立时间和现任基金经理在管时间在2022年9月30日前,分类标签为全市场型,剔除北交所主题基金。Brinson归因模型数据取自2022.9.30-2023.9.30

  近两年,复杂的宏观环境给单一市场投资带来挑战。为了增强穿越周期的能力,出海投资的QDII基金发展迅速,投资者关注度显著提升。2023年,全球市场表现如何?展望2024,投资者又该如何配置?2024公募基金投资展望之六:海外投资如何“乘风而上”?